淘宝黑铁皮蝈蝈(德国黑啤酒铁丝环图解)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黑铁皮蝈蝈,以及德国黑啤酒铁丝环图解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蝈蝈(图文原创首发)__陈守玺

我对蝈蝈情有独钟。他那“吱吱吱”清脆悦耳的叫声,每每唤起我记忆里童年的生活。特别是当蓉蓉的圆月升上天空,我们拿着芭蕉扇子,坐在蓉蓉月光下有一句没一句聊东聊西的时候,挂在树杈上的蝈蝈楼里,蝈蝈们争先恐后奏出了优美旋律,在这种氛围里,更会使我兴奋地忆起很久以前月光下很多个晚间的童年游戏细节。为了满足自己的嗜好,也为了放纵自己情绪的张扬,每年到了立秋后市面上有卖蝈蝈的时候,我便不失时机地把他买回家,细心谨慎的照料他。

今年我买了两只蝈蝈,都是褐黑色的,我自己称他为“铁皮蝈蝈”。这种蝈蝈耐寒,生命力强,寿命长。是我更加钟爱的一种蝈蝈品种。看来,他们自己也认为迁移到我家很知足,便白天黑夜比试着叫唤,那样激情高昂的势头,曾让我的老伴有些心烦,她哪里知道此时正是我无比兴奋和无比称心如意之时。

值得遗憾的是,引领着歌唱的那只蝈蝈 ,却在前天默默死去了。他卷曲了身躯,收缩了肢体,令我的心异常沉重。不该呀!还未进秋末,他的生命历程还远不该结束。我托他在手迷茫地审视了好一会儿,最后十分悲戚的把它埋在种了茉莉花的花盆里。若他九泉有知,定会为自己死后能够护花而感到庆幸不已。

对于他的死,我至今找不出任何原因或一直被蒙在鼓里。

更值得提及的是,那一只蝈蝈死后,已经三天了。三天来,活着的这只蝈蝈默默呆在蝈蝈楼里僵僵地一言不发。我先是为他感到愕然,后来想来想去,才彻底地明白:蝈蝈也是生命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在为自己同伴的死,感到沉痛、悲伤。三天来,他在为他失去的同伴而默哀!

我值得敬慕的蝈蝈 ,同为一个生命体,所发生的这一切,我皆会理解你。但是,为了生命的灿烂和悲壮,你要挺住!为你的同伴续写辉煌。

失去生命的蝈蝈们——呜呼!

能让鲤鱼不挑嘴的几个配方,用了很多人匆忙提竿不赢!

 

鲤鱼生性胆小,是一种非常谨慎而且狡猾的鱼,其实也并不聪明,只是行为上比较谨慎,它们吃饵的时候十分谨慎,总是要先试探一番情况才会下嘴,所以导致很多钓鱼人匆忙提竿,不过等鲤鱼确定安全之后才会一口全吃掉鱼饵。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几款鲤鱼感兴趣的饵料配方

水域不同鲤鱼的食物来源不同,它经常食用的食材是其最好的垂钓饵料,这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偏口”,只要我们使用对了类似的饵料,效果会很好。比如在池塘,可以使用含螺类和谷物类饵料。在河流和水库,鱼类食物来源相对池塘多一些,会有螺贝类、藻类和植物果实等,这时选择较多,我们应看具体水域会有什么食物来源,在选择具体的饵料。如果有石头,选择含螺或者含有藻类的鲤鱼饵料,天气炎热或者有植物果实的地方,使用果酸味的或者发酵过的饵料,效果会好一些。

1、将颗粒饱满的干麦粒500克,用清水泡至很软接近发芽时捞出,下锅用慢火煮熟捞出,装在小盆内趁温加人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使每粒都粘上蜂蜜为好。然后按个人欲钓对品种加进浓香型商品饵搅拌均匀,使每粒都裹上商品饵粉后装2—3层塑料袋密封,第二天即可使用。

2、颗粒饲料细粉2斤,碎玉米粒0.3斤,用文火炒熟炒香的粗小麦麸1斤,干小麦粒0.2斤放在开水瓶中泡4个小时发胀后,用5瓶红色的玉米香精浸泡12小时,红糖0.1斤、阿魏10克。将上述各种原料用晾冷的泡过小麦的开水拌匀,让它们充分吸水,再加入红糖和阿魏及泡过小麦的玉米香精水,搅拌均匀后用手捏一下,看能否成团不散,其干湿程度以耳垂的软硬为准,下水后可泡一个半小时左右为最佳。万能糙食,也可以用来打窝。

3、准备材料:鱼塘颗粒100克、啤酒1瓶、红糖50克、黄豆粉100克、鲤鱼增氧添加剂1包、鲤鱼商品饵100克。制作方法:首先加入一百克的鱼塘颗粒再加入五十克的红糖,再将一百克的黄豆粉和一瓶啤酒混合搅拌均匀,放入电饭煲蒸至二十分钟后,放入塑料袋密封保存,钓友在垂钓的时候还可以将制作好的饵料加入商品饵,例如加入鲤鱼增氧添加剂和一百克的鲤鱼商品饵料,再次的搅拌均匀搓成饵团使用。

4、土豆和酒混在一起用来上鲤鱼。这个方法是一个老渔夫分享出来的。制作马铃薯的方法是将马铃薯削皮切成小块,直接浸泡在曲酒中。泡制需要大约15天时间。这种马铃薯有曲酒的味道,可以直接挂钩进行垂钓,诱鱼效果不错。并且由于体积较大并且较硬,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小鱼闹,适合钓鲤鱼、草鱼,大板鲫也会吃。

5、红薯(也叫地瓜)含糖量很大、黏度也不错,尤其是红心薯更甜、更黏。首先将红薯洗净,放入高压锅蒸熟晾凉,用铁丝绕城圆圈形状在红薯片上圈出一个个的小圆饵粒,然后用成品鲤鱼商品饵拌入,使小红薯粒都粘上粉状成品饵。在使用时,钩上挂红薯粒,入水之后,红薯粒上的粉状饵会散落一部分,这些散入水中的粉状饵起到诱鱼的作用。也可将红薯捣成红薯泥,拌入成品饵或饼粉、麸皮粉作饵料。

6、玉米面二斤+曲酒适量+香蕉香精1g(钓鱼小药)+3g鸡蛋两个。饵料制作方法:玉米面蒸熟后滴加曲酒或者米酒,曲酒和米酒都比较容易购买,目的是让饵料中带有一定的酒味。再来说说饵料中的香精,在水库垂钓,香精必不可少,因为水库水面太大,如果只用玉米,诱鱼效果可能比较差,故此建议添加一些水果香精,配合饵料中的酒香提高鱼饵的味型。最后说道鸡蛋,鸡蛋以蛋清为主,主要是起到增加蛋白质营养成分、增加饵料粘性和细腻程度的作用。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删除)

 

蝈蝈(图文原创首发)__陈守玺

我对蝈蝈情有独钟。他那“吱吱吱”清脆悦耳的叫声,每每唤起我记忆里童年的生活。特别是当蓉蓉的圆月升上天空,我们拿着芭蕉扇子,坐在蓉蓉月光下有一句没一句聊东聊西的时候,挂在树杈上的蝈蝈楼里,蝈蝈们争先恐后奏出了优美旋律,在这种氛围里,更会使我兴奋地忆起很久以前月光下很多个晚间的童年游戏细节。为了满足自己的嗜好,也为了放纵自己情绪的张扬,每年到了立秋后市面上有卖蝈蝈的时候,我便不失时机地把他买回家,细心谨慎的照料他。

今年我买了两只蝈蝈,都是褐黑色的,我自己称他为“铁皮蝈蝈”。这种蝈蝈耐寒,生命力强,寿命长。是我更加钟爱的一种蝈蝈品种。看来,他们自己也认为迁移到我家很知足,便白天黑夜比试着叫唤,那样激情高昂的势头,曾让我的老伴有些心烦,她哪里知道此时正是我无比兴奋和无比称心如意之时。

值得遗憾的是,引领着歌唱的那只蝈蝈 ,却在前天默默死去了。他卷曲了身躯,收缩了肢体,令我的心异常沉重。不该呀!还未进秋末,他的生命历程还远不该结束。我托他在手迷茫地审视了好一会儿,最后十分悲戚的把它埋在种了茉莉花的花盆里。若他九泉有知,定会为自己死后能够护花而感到庆幸不已。

对于他的死,我至今找不出任何原因或一直被蒙在鼓里。

更值得提及的是,那一只蝈蝈死后,已经三天了。三天来,活着的这只蝈蝈默默呆在蝈蝈楼里僵僵地一言不发。我先是为他感到愕然,后来想来想去,才彻底地明白:蝈蝈也是生命体,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他在为自己同伴的死,感到沉痛、悲伤。三天来,他在为他失去的同伴而默哀!

我值得敬慕的蝈蝈 ,同为一个生命体,所发生的这一切,我皆会理解你。但是,为了生命的灿烂和悲壮,你要挺住!为你的同伴续写辉煌。

失去生命的蝈蝈们——呜呼!

民国趣事一箩筐

 

本文作者张群

民国,似乎离我们很远,又似乎离我们很近。民国又是一个颇具争议的时代,一个我们现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时代。60岁左右的人印象中的民国应该是一个腥风血雨的时代,一个军阀混战的时代,一个国共两党共同抗日的时代,也是一个国共两党打仗的时代。其实,由孙中山先生建立的民国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时代,而北洋政府、蒋介石在位只是某一个时期而已。即使这个时期,对于文化,衣食住行和文化人来说,还是有许多值得一说的事情的。如果有人告诉您民国时代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时代,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告诉您民国的趣人趣事趣物,您或许觉得很有意思,或者感到有些奇怪吧?记者的一位朋友黄强先生用了半年的时间写作一本有意思的书《趣民国》,就是专门讲的这些个趣人趣事的,您不妨找来看看。看了您就会知道,哦!原来民国的趣事真是一箩筐呀!

先说个“吃”的故事。民国有个李瑞清,曾任过南京大学前身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校长)。此人是前清光绪年间的进士,生活简朴,饮食别无挑剔,唯爱食蟹。因蟹是大凉之物,不宜多食。但这位老兄无碍,一天吃上数十只也无问题!

李监督食蟹有讲究,大体有五个步骤,即掰、吮、挖、夹、捅。细节就不说了,总之得了个“李百蟹”的美称。不过我们不要盲目地去模仿他的潇洒,因为此君后来中风,死时年仅54岁,这恐怕与他大量食蟹有关。

民国美食家官做得最大的当数谭延闿,他当过国民政府主席。因其擅食、会食,人称“老饕”。因为谭老饕喜欢吃鱼翅,美餐非鱼翅不饱。一次某君设了一个饭局,席间主人大谈食鱼翅味同嚼蜡(记者也有同感),谭点头认可。但酒至半酣,主人邀客人随意再点两个菜时,客人说不必了,但老谭却说,请赐嚼蜡如何?闹得主人下不来台。因为谭延闿太爱吃,日积月累,对自己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50 多岁就一命呜呼了。因此,爱美食不错,但凡事一定不能过度,过度则易生悲哀。

再说服饰上的旗袍,旗袍是东方女性最有魅力的一着。旗袍本为旗人(即满族人)妇女的普通服装,但被汉族人一改革,弄得腰是腰,胸是胸、臀是臀的,女性一袭旗袍在身,莫不性感十足。上海明星公司的“影后”胡蝶着上旗袍那更是仪态万方。1935年3月,胡蝶随中国代表团去苏联莫斯科参加国际电影展,她穿着的旗袍是立领、琵琶襟、中开衩、下摆垂地的“扫地旗袍”,身披白狐披肩,美艳惊人,外国人一时为之折服,被誉为“中国的葛利泰·嘉宝”。

【图1,胡蝶旗袍】

宋美龄一生钟爱旗袍,她当年着一袭旗袍至美国为抗战游说,曾获得美国上下一致赞叹,以至美国政府决定对中国抗战施予援手。她当年所穿旗袍,数十年后还被收藏者捐给“总统府”收藏。据说宋美龄的衣柜中有上百件旗袍,穿着时是依据季节和场合变化而选择不同面料、不同色彩、不同款式的旗袍而穿着的。宋美龄从不穿裤装,家中雇有专门为她制作旗袍的裁缝。

【图2,宋美龄旗袍】

林徽因才华横溢,穿衣打扮也可圈可点,她不但善于穿着,而且还会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你看她那张穿着培华女校校服的照片,是不是彰显着她清雅的气质?那套流苏头饰的东方式婚服,如果不说,你肯定不会知道这竟是她亲手设计、制作的。文艺范儿的张爱玲更是一位服装控,她喜欢在服饰上标新立异,欣赏她的服饰,品读她的书,就仿佛欣赏着一件放置在箱底已久的旗袍,当你轻轻抚去浮尘,烫平褶皱,依旧重现着当年的靓丽。黄强告诉记者,南方交际界领袖唐瑛,向来不在街上买衣服,她的衣裳都是“私人定制”,是独一无二的。而陈云裳的烫发,阮玲玉的义乳,徐来的连衣裙,向来都是明星们引领的社会潮流。

专家教授们喜欢戴帽子,但戴帽子也各有不同。金岳霖常年戴一顶呢帽,进教室并不脱下,他对新生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脱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大家原凉。据说金岳霖戴的眼镜也和别人不一样,其中一块居然是黑的。而出版家夏丏尊给学生上课时,是一进门就必定脱去那顶破旧的呢帽。他戴帽子是因为人到中老年头发逐渐稀疏,半秃的脑袋上如果不戴点什么东西,那就有点凉了。夏丏尊平时总是朴素的教书学生的妆扮,常年长袍大卦穿在身。

有必要告诉读者的是,黄强先生不但对民国深有研究,他还是一位中国的服饰名家,曾出版过《中国服饰画史》、《中国内衣史》、《衣仪百年——近百年中国服饰时尚之变迁》、《服饰礼仪》等多部专著。这样的名家,写民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等趣事,简直是如烹小鲜一般。

民国美食,让人垂涎欲滴,会吃的大家自然不在少数,但是仅仅会吃却不能成为美食家。一盘鸭胰竟取了个 “美人肝”的漂亮名称,名称与美人无关,却与教授有关。但记者却不以为然,把美人的肝放进美食,你能吃得下?

【图3,佳肴美人肝】

你如果穿越到民国,到东兴楼这样的大饭店就餐时,千万不能随意敲盘盆,因为敲盘盆是表示你对服务的不满,此时饭店掌柜听到你敲盘盆声立刻会过来赔不是,但是当班的跑堂就要卷铺盖走人了。你一时的误判,就会砸了别人的饭碗。

民国名人对饮食的爱好参差,吃相有别,你看,鲁迅喜欢美食,他在北京吃遍天下鲜,最爱做客广和居;大名鼎鼎的教授胡小石则喜欢坐在路边吃臭豆腐;季羡林常常独自端坐在街头饭摊的长板凳上品尝美食;王世襄爱到常三小馆借一个灶,自己下一回厨,过过厨瘾。

总之,民国文人自有民国文人的风范:朱自清的披毡,闻一多的长衫,老舍的中山装,徐志摩的洋装,则是民国文人的标志,彰显文人的精神与风骨。

民国人当然也讲究居有定所,无奈家国有难,流离失所事常有。正像黄强先生所言,杭州的风雨茅庐,见证了郁达夫与王映霞的爱情传奇。只是茅庐禁受不住风雨的侵袭,风雨之后未必都有彩虹。南京傅厚岗的危巢,正如徐悲鸿落成时的预测,也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无枫堂无枫而有风。境由心造,傅抱石栖身在重庆金刚坡下的农舍,光线极暗,他推门遥望自然山林,泼墨挥毫,巴山蜀水,雨雾迷蒙,演绎出他独创的“抱石皴”。

黄强说,驴友是当下时髦的名称,其实民国时期就有“驴友”了。骑毛驴游玩那就是自助游,悠闲自在,沿途的风景自有独特之美。“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三五结伴的马车游也很潇洒,老马旧车铃铛响,颇有“疲车羸马招摇过”的意境。

玩虫遛鸟训鹰、逮蛐蛐、养蝈蝈、架鹰捉兔等所谓“没正经”的事,却被民国人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文化。书画界、收藏界,更是大腕云集,处处有故事。黄强介绍,丰子恺为恩师绘《护生画集》,张大千退王府收名画,张伯驹为保国宝散尽家财还险些丢了性命……他们的情怀莫不为后人所慨叹。

黄强对记者感叹,民国时期,社会动荡,国难当头,普遍来说物质生活条件不佳,但是文人学者的生存空间比较宽松,社会地位很高。他们对物质生活并不苛求,可是精神世界却很丰富。胡小石经常被学生冒名签单蹭饭,月底发现饭馆记账超标了,他一笑而过;秦淮河上的画舫时常载着吴梅与他的学生随波逐流,吴梅吹着洞箫,演示曲调,让学生们在十里秦淮优雅氛围中感受曲调,或者在酒家设宴一桌,让学生填词谱曲打牙祭。遇到寒门才子,教授们会竭力提携、帮助,不为回报。罗尔纲对胡适,钱穆对顾颉刚的知遇之恩,始终念念不忘……

民国趣事,到了抗战时期,虽然不能讲究,但仍不失名士风流!让记者引用黄强先生在《趣民国》自序中的一段话来加以说明:抗战时期,由三所大学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合大学,教学硬件和居住条件都极为简陋,师生们经常吃着含有沙子的杂粮。为了上课,老师们每天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却从不迟到。下大雨时,破旧的铁皮屋顶教室,雨点如豆,仿佛一曲交响乐。联大的教授们穿着各异,戴礼帽的,披旧毡的,穿破皮鞋的,不管穿什么,都不改名士风范。教书育人,一丝不苟;刻苦学习,废寝忘食。昆明的茶馆曾经是师生们的第二课堂,他们在茶馆里批改作业,撰写论文,谈论时局,那是当年昆明的一道风景。

【图4,《趣民国》书影】

现在,民国确实离我们越来越远,而民国却借着黄强先生的《趣民国》靠近你我,民国佳人早已住进收藏家藏室中那仍然鲜艳的月份牌里,如今,也能乘着黄强先生的《趣民国》这辆马车,穿着那一袭旗袍向我们款款走来,向我们倾述她们的爱恨情仇。

黄强著《趣民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