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相宜本草蚕丝面膜,以及相宜本草双花面膜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口碑最好的国产护肤品?盘点国货护肤品中的那些经典产品之二
口碑最好的国产护肤品?盘点国货护肤品中的那些经典产品之二
五、相宜本草经典产品
1、相宜本草四倍蚕丝凝亮套装:首先是洁面膏:出膏口处有锡纸封闭,即卫生,又防止膏体外溢,膏体洁白泡沫丰富细腻,洗的很干净而且湿润一点没有紧绷感;然后柔肤水登场,水水不是很稀的那种,并且无色无味的,我很喜欢,水拍的时候感觉有些粘稠,有点沾手,但是一会儿就会吸收,皮肤变得润滑细腻,最后是保湿乳上场,乳也是无色无味的,凝乳样的,用后皮肤水水的很滋润,增加了通透感,整套用后很舒服没有过敏现象,对于我这种干性敏感型皮肤还是比较适合的。
2、相宜本草红石榴护肤套装:一直都在用红石榴系列的,以前脸上有点斑,用了3年吧,感觉没有了,反正脸比以前有光泽,补水效果很不错,味道也好闻,淡淡的香,这次送了素颜霜,试了下也不错,比较细腻,清香,反正25到35周岁的适合这个系列的,很不错!
3、相宜本草红景天套装:水乳用着舒服,不油,所以还是会继续支持哒用相宜本草快10年了,之前一直在用红石榴系列,可惜这次优惠没抢到,就换了红景天。没想到也一样好用!精华超级浓郁,乳液嫩滑滋润,隔离霜和素颜霜都白白哒!用后没有任何不适!用相宜本草,实惠实用!还会一直用下去哒!
六、欧诗漫经典产品
1、欧诗漫美肤3件套:没有什么香精味,流动性很强,涂上去非常清爽,吸收非常快,皮肤更加细腻有光泽珍珠丝滑柔嫩霜颜色是非常淡的粉色,里面有内盖,很多沾在盖子上,所以看着不是非常满珍珠丝滑柔嫩霜刚涂上去,有点黏黏的,类似芦荟胶的质地,不是很好推开,但是过一会儿马上就变的非常水润,一下子就吸收进去了,非常神奇。
2、欧诗漫补水保湿玻尿酸面膜:面膜的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是蚕丝蛋白材质的,深层补水,还能锁住水分,做完后皮肤明显的水嫩了很多,看起来也白了,而且面膜的水分很足哦,拿出来的时候一直滴水,包装袋里也还有精华液,可以拿来敷脖子,味道也很清新,大爱哦~~挺适合我的皮肤的,强烈推荐!
3、欧诗漫滚珠眼霜:粉嫩的色彩很少女,整体感觉高大上,很想赶快使用!内包装也很用心,日期新鲜携带方便,随时涂抹缓解眼周干燥三个滚珠设计,滚一滚很方便,按摩疲劳眼部好吸收瓶身轻轻挤一下,眼霜就到钢珠头了,凝露看着很细腻淡淡的清香味,很好闻,感觉很好涂抹的延展性很好,容易吸收,清爽滋润不油腻
七、孔凤春经典产品
1、孔凤春鹅蛋粉底:用清水洗后没有涂抹过任何东西的干手来试验。非常贴合皮肤,手这么干都没有浮粉,最重要的是皮肤没有负担,毛孔立刻不见了,细腻度OK。孔凤春鹅蛋粉,粉饼很细腻也很好抓粉,使用的时候觉得可以很好的控油,很清爽,好上妆,提亮肤色,防水定妆效果好的很。
2、孔凤春马齿苋调养水:作为一款简单的补水喷雾,成分简单,味道清新自然,质地清爽不黏腻,应该说是天然无刺激,性价比绝对高。 这款喷雾最大的亮点就是9.9的价格,两瓶还送面膜额,现在搞活动哈。改用喷雾瓶可以更好的保证水水更细更均匀的喷在脸上,帮助皮肤吸收。虽然我比较支持国货,但吸收力和分散力,国货确实做得没用洋货的大品牌好。
3、孔凤春珍珠焕颜面霜:孔凤春珍珠焕颜霜很给力,属于中性,不刺激皮肤,补水强,保湿能力很好哦。也很温和,而且味道也特别的清新,我很喜欢~对于不太喜欢特别夸张的味道的我是非常适合的~~补水保湿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缺水敏感的肌肤也能够尝试一下,特别适合春天这个干燥的季节使用,非常的不错。
八、珀莱雅经典产品
1、珀莱雅靓白肌密超名模BB霜:个人认为比较适合学生党用,性价比比较高。瓶口的设计可以说是BB霜包装的一大亮点,非常卫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用量随意调配。整体来看也比较简洁大方,与珀莱雅的品牌也是不谋而合,用量充足,可以用很久。瓶身小巧方便,出去旅游什么的携带会很方便,也能减少很多空间。
2、珀莱雅水动力化妆品套装:一套都齐了。日期蛮不错的,很喜欢哦。面膜用掉了,剩下的液体也不能浪费,涂手上。嗯,黑黑的,用完感觉还不错,紧绷绷的。看起来还可以哦,哈哈哈哈嫩嫩滑滑的,保湿效果不错哦睡眠面膜,修护皮肤,锁水效果比较好。
3、珀莱雅面膜:一个是清洁补水面膜。一个是美白补水面膜,还有一个是补水面膜精华都非常的多,上脸很服帖面膜是很薄的那种,适用我这种大脸星人补水效果还是非常好的,通常敷完这个面膜之后我都不洗脸的,慢慢按摩直到精华液全部吸收完,敷衍之后整个皮肤都是水水的。清洁面膜整体还是很舒服的,面膜摘下来照镜子会发现有些黑头都出来了。轻轻一刮就全没了,补水效果也很好。
再现“千里江山图”植物画卷!探秘世园会中国馆
如果站在北京世园会园区的半空中俯瞰,沿“山水园艺轴”一路向北,绿色掩映中,能看到一座建筑呈半环形钢质轮廓,屋顶两端微微翘起,宛如一柄温润的玉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这就是中国馆。
展墙上24个圆形展窗呈现出一幅展示中国园艺生态文化发展的长卷。
带您转一圈
园艺再现“千里江山图”植物画卷
中国馆共分三层,由序厅、中国生态文化展区、中国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中国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成果展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五部分组成。参观可以从一层中心位置偏左的大门开始,一进门是整个场馆的序厅。正对大门左侧的,是一片绿色立体生态墙,这并不是一面普通立体生态墙,绿色生态墙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发源地,以花草、苔藓、竹子等植物形成多层次立体的呈现形式,因此游客进入中国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原生态的青山绿水。
穿过序厅就进入了31个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在一层和二层,游客可以看到北京、河北、湖南、江苏等地的园艺产业展览展示。沿着场馆的主游览线路前行,可以依次观赏到这31个省区市的室内园艺精华,北京的胡同、贵州的银饰、安徽的徽式建筑、内蒙古的民族风情……在各省区市的特色建筑的映衬下,游客可以直观地欣赏到当地的特色植物和园艺成果。顺着主游览线路穿梭在这31个省区市展区间,神州各地精华一览无余。此外,园艺类高校及科研单位成果展区也在这里。
饱览了祖国的园艺精华,游客可以直接转入位于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刚走进展区,游客可能会先进入一段光线较暗的区域,这里用中国古老的夯土技术展示宛若山水画般的夯土墙。穿过夯土墙,则正式进入了以“天地人和”、“惠风和畅”、“山水和鸣”、“祥和逸居”、“和而共生”为主题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这两幅长卷举世闻名,在中国生态文化展区,艺术家通过插花、绿植、苔藓等植物布置,再结合镜面装置、多媒体互动等技术,游客可以看到这两幅用园艺再现的植物画卷。
欣赏完园艺版的画作,再往前走,就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圆形天井。天井向上直通地面一层,四周则是展示中国园艺生态技术发展的展墙,墙上有24个圆形展窗。如果将这面弧形展墙展开,呈现出的则是一幅展示中国园艺生态文化发展的长卷。在圆形的展窗里,游客可以看到中国最早的容器栽培、最早的园林植物专著、第一本插花艺术专著、东方插花的鼻祖等24件展品、书籍、图片或知识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插花艺术展区位于二层观景平台,在162天的会期当中,这里将以“国风花韵” 为主题,展示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渊源、文化魅力和精湛技艺。
宛如一柄温润的玉如意舒展于青山绿水之间,中国馆正在紧张布展。
哪些值得看
北京室内展区展示千年煻花技术 赏珍贵北京无喙兰
穿过序厅,游客步入省区市园艺产业成就展区,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北京室内展区。这里将是一个150平方米的开放空间,也是31个省区市展区当中少有的开放式展区。展区以故宫红为主色调,只要看一眼就能立刻激活人们记忆中百花深处北京城的模样。虽然记者采访时北京展区仍在布展当中,但展区负责人林巧玲已经为记者展示出了一幅美妙的画面:红墙、玉兰和牡丹相映成趣,一只风筝静静落在门前,当人们缓缓走近,大门轻启,几只投影雨燕越过影壁,飞向蓝天……林巧玲说,展区的正中央,将会设置一个以北京市树国槐为原型的抽象艺术装置,站在树下,会像时光穿越般回到盛夏时节的老北京胡同里,甚至仿佛还能听到树上的蝉鸣。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煻花,林巧玲说,这是一门北京独有的园艺技艺,距今约有1200多年的历史,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促成栽培技术之一,简单说,就是将花卉栽种在密室内,用加温的方法让其提前开花。在北京世园会期间,北京室内展园将展示栽培颐和园古桂、牡丹、月季等花卉的煻花技术。“虽然这些花都不是什么珍贵品种,但通过这些花卉背后展示出的煻花技术,却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林巧玲说,为了展示煻花技术,展区的设计实施方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原来,明代的时候,右安门外的草桥就已经有了煻花技术,清代养花则以丰台最盛,当地居民多以养花为业。
林巧玲告诉记者,在北京展区展示的珍贵花卉中,有一款名叫北京无喙兰的兰花最为特别,那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个以北京命名、以北京为模式标本产地的兰科植物,也是北京特有的兰科植物新物种。“说起来这个植物还比较年轻,是北京林业大学沐先运博士2017年在北京首次发现的,直到现在研究人员只发现了十几株北京无喙兰个体,数量稀少,十分珍贵。”原来,北京无喙兰自身没有叶绿素和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只依靠土壤中的特殊真菌提供养分,对环境的要求苛刻。“丰富的真菌来源于肥沃的土壤,肥沃的土壤来源于良好的森林植被,而良好的森林植被,则得益于首都北京卓有成效的生态文明建设。 ”林巧玲说。
除了北京无喙兰,林巧玲告诉记者,在展区最核心的区域还将展示北京市花月季新品、北京牡丹品种等。最珍贵的当属朱德委员长当年赠送中山公园的兰花。据了解,朱德工作闲暇之余酷爱养兰,1964年秋,中南海的花卉要向北京园林局移交,朱德委员长决定,把兰花移交给中山公园共计1001盆,朱老总嘱咐中山公园要养好它,让北方的百姓也能欣赏到祖国南边的美丽花卉。即将在展区展出的白色兰花“海燕齐飞”则是朱德亲自命名的,该花一茎双花,像两只飞翔的海燕,所以取名“海燕齐飞”。
北京无喙兰将在七八月花期时展出。
湖南室内展区
遮阴控水为憋花期 掏空石头为减重量
位于二层西侧区域的湖南省室内展区是施工进展较快的区域,记者前去探访时,展区建设和装饰已经完成了80%左右。迎客松、木质书房、含苞欲放的玉堂春、长满苔藓的大石块……走进湖南展区,一股原汁原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被命名为潇湘馆,将通过园艺手法和建筑的结合,还原一个岳麓书院的书房场景,让游客置身生活场景,感受湖南园艺精华。
“为了保持原汁原味,几乎所有的材料我们都是从湖南直接运过来的。”湖南盘龙大观园的园艺负责人熊亮告诉记者,石头来自湖南大围山、竹子来自浏阳、苔藓选自湘潭……他对场内的每一株植物和装饰都如数家珍。
在书房的一角,栽种着一颗玉堂春,树木已经被植入土壤,枝头有几颗含苞待放的花苞点缀,并未达到盛花期。“我们专门做了遮阴的处理,为的是延长它的开花时间。”熊亮告诉记者,玉堂春的花期本该在3月份,但为了让这棵精心挑选的玉堂春能在北京世园会期间绽放,出发进京前,园艺工人对它进行了遮阴和控水的处理,“我们为它遮了光,包裹了根,也不‘喝’太多水,让它以为自己还在冬天,还没到开花的时候。” 熊亮用专车将玉堂春移栽到北京,前几天才正式拆下遮阴网,玉堂春的开花期被延迟了近一个月,到了4月底北京世园会开幕的时候,它才会到盛花期。
游客进入展区,先要经过一个门庭,而门庭的旁边,将会栽种一棵黑松作为迎客松。为了让黑松的身高跟门庭的高度匹配,熊亮在湖南当地足足找了两个月,从100多棵黑松中,挑选出了身高在4米左右、姿态完美的树木。“它枝头的第一飘是3米多,正好在门庭的上方,枝条与门庭能营造出动静相宜的美感。”
北京世园会的会期是162天,在如此长的会期里,如果只是让游客看一种场景,恐怕很难有吸引力。熊亮说,为了让湖南展区具有动态效果,展位能在不同时期营造出不同的场景,“比如雪景,现在你看到我们书房的屋檐上有苔藓,下雪前,我们会剪掉部分苔藓,然后给屋檐打上人造雪,营造出雪中书房的别样美景。”熊亮还在屋檐上藏了喷头,加水之后,就能营造出下雨的场景,屋檐上方留下的“雨水”,正好能落入地面上的水系里,雨中的书房,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在建设过程中,曾经让熊亮头疼不已的其实是几块大石头。为了带来原汁原味的气息,熊亮从湖南大围山找来很多原生态石头,石头上还长满了苔藓和杂草。然而,由于展区在二层,对承重有一定的要求,石块的重量显然已经超标。“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用水钻把石头掏空。你别看石头块儿挺大,其实都是空心的。”熊亮说,开展之后,会有演员坐在石块上弹奏乐曲。
有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在湖南展区还有与众不同的嗅觉体验。原来,熊亮打算在竹子下面埋下野兰花的种子,这种兰花叶子细长,花有奇香,栽好之后,如果有风飘来,坐在书房里的游客是可以闻到阵阵兰花香的。
观展解码夯土墙
为了艺术效果临时更换设计方案
在位于地下一层的中国生态文化展区,有一个光线较暗的序厅,序厅的四周围着四堵墙。为何要建四堵墙?原来这四堵墙并不是普通的墙,而是用中国古老的夯土技术一点点夯出来的,墙体呈现横向波纹,从远看好似中国的山水画。而土是园艺中最基础的元素,借助夯土墙的展示来提示人们园艺的本源是什么。
北京建筑大学生土实验室主任崔大鹏是夯土墙的负责人,他为记者详细介绍了夯土墙的制作工艺。“其实夯土并不难,就是砸土,但是为了达到工艺品级的效果,工人可不是随便砸的。”崔大鹏说,首先需要在现场竖起背板,再竖起模板,两块板子之间10厘米左右的缝隙,是用来填土的。“本来我们一开始选的是不锈钢材质的背板,后来发现和我们想表达的追本溯源的效果不太相符,所以后来就换了方案,改成了更朴实的水泥材质背板。”夯土要经过几道工序,如同织布一般,一层一层地将经过处理的土夯实,最终呈现出土壤有粗有细有层次的肌理效果。记者发现,夯土墙在制作的过程中还会留有直径在5厘米左右的小洞。崔大鹏告诉记者,这些小洞里将装上刺槐、皂角、白蜡、沙枣等几十种中华园艺种子,用亚克力镶嵌在小洞内,并从墙体背后射出灯光效果,而小洞的位置也都有讲究,是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二十八星宿图来设计的,从远处看,种子就好似空中闪着光芒的点点繁星。
一层和地下一层之间巨大的圆形天井。
采光天井
一层屋顶装饰变身二层采光天井
步入位于一层的中国馆序厅,只要一抬头,就能看到形似绿色树荫的天花板上有大小不一的发光圆圈。小的直径约有三五米,大的直径则有10米,刚走近场馆的时候,记者以为这只是一层序厅天花板上的装饰。然而当记者转身走到二层,在省区市展位间,发现了跟一层天花板上大圈圈直径相当的“井口”,趴过去仔细看,能隐约看到一层的场景。这个一二层之间的天井,它们既是一层的屋顶装饰,同时又是采集自然光的通道,为整个建筑增添了绿色环保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