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保暖贴身裤与保暖贴发热原理

眼见进入十月,年轻人的“保暖大业”已轰轰烈烈开始。

9月以来,“保暖内衣”成为电商平台热搜词,据唯品会数据显示,9月初至中旬,女士保暖裤、男士保暖内衣销量均同比增长20%以上。而在纷纷投入保暖内衣怀抱的人群中,年轻人越来越“显眼”。根据2022年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了保暖内衣品类消费的半壁江山。

天猫新品创新中心发布的《保暖内衣趋势白皮书》显示,内衣层-中间层-外层这样的“三明治穿衣法”是人们冬季常用搭配方式,83%受访者表示在冬季会穿着保暖内衣作为保温内衣层的服饰。

图源:《保暖内衣趋势白皮书》

当气温降到15℃-10℃左右,“不用爸妈催,根本不用催一句”,“佛系养生青年”就会自觉地套上保暖内衣。而养生进阶的青年,则更早地参悟了“穿成套暖衣,过温暖人生”的朴素哲理。《保暖内衣趋势白皮书》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偏好“保暖内衣套装”。

或许是因为购买更方便,或许是因为搭配更美观,无论出于何种初衷,“保暖内衣穿上身”的年轻人,已经误打误撞地触及到了“秋冬保暖”这件事的科学本质。

穿“保暖内衣”,防寒效果更好?

相比于外搭羽绒服等保暖外套,穿着保暖内衣能让“温暖”事半功倍。

想解释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溯源人体散热和保温的基本原理。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发热体,持续不断地以“传导、对流、辐射、蒸发”的形式与环境进行着热交换,以维持人体核心温度恒定。在所有热交换方式中,“对流”是最高效的散热方式,刮风时我们体感更凉就是因为“空气对流”。而“保温”的核心要义,就是散热的反向——“减少空气对流” 。

如何最简便又最大限度减少周身的空气对流呢?答:减少衣物与身体之间的“缝隙”。试想一下,如果衣服与身体之间空空荡荡,寒风能直接从皮肤刮过,那外层叠加再多再厚的衣物,保暖效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冷风一吹,鸡皮疙瘩起一身 | 图源:图虫创意

其次,关键身体部位的保暖,也能直接影响人们对寒冷的感受。其中最关键的部位是腿部和肚子,特别是脚踝和肚脐。

在人体体表分布着很多“温度”感受器——“冷点”和“热点”,外界温度下降时,“冷点”被激活并沿着“Aδ纤维”将神经信号输送给大脑,此时人体就会感觉到“冷”。从神经解剖学来看,不同部位“冷点”感受器密度和大小差别很大,所以不同部位对“冷”的敏感性不同,曾有一则实验测试了230名正常人不同部位的温度觉,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部位,外踝冷痛觉敏感。[6]

脆弱的肚脐更不必说,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盖好肚子以防着凉。“给肚脐保暖”其实很有科学性,因为从解剖学角度来看,肚脐部位的下方只有一层薄薄的筋膜层,没有肌肉也没有脂肪,整体十分纤薄不说,周围还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这导致肚脐对外部冷感刺激特别敏感,一旦肚脐着凉,寒气少不了要“传递到身体每个角落”。

也不建议抠肚脐

综上所述,秋冬保暖的核心要义,一是通过贴身服饰减少空气对流,二是给脚踝和肚脐包裹。而能一次性满足这两点要求的最简便的着装,可不就是保暖内衣嘛,成套穿搭效果更佳!

相比于冬季外穿羽绒服来保暖,保暖内衣更贴合身形,能最大限度地锁住人体温度,防止热量流失;而且柔软的布料直接包裹关键部位,保护脚踝和肚脐这两个脆弱部位不着凉,让保暖效果事半功倍。

自17世纪初现雏形,到19世纪以“前襟排扣式连体衣”的样式从军队流行到民间,到20世纪初被加拿大人Frank Stanfield创新设计为上下分体式,再到现在,保暖内衣一直扛着人类“防寒事业”的大旗,它的好大家都知道,但在以前,年轻人可不怎么想穿。

早年间,受制造、染色、面料等工艺与狭隘品类界定的制约,“保暖内衣”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一直与老气领型、俗气配色、加绒臃肿的形象牢牢绑定,是名副其实“时尚绝缘体”,一如爱情故事里老实人般的存在,“都知道TA的好,但都不愿意靠近TA。”

to 保暖内衣:你是好人,但我们不合适

而如今,“保暖内衣穿搭”“保暖内衣测评”等话题却总能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讨论,年轻人对保暖内衣的销量贡献也逐渐提升。年轻人开始与保暖内衣情投意合,是人变了吗?

事实上,年轻人对这一品类态度的翻转,不只是因为被寒冷捶打之后想通了,更是因为保暖内衣早就“进化了”。

保暖内衣“进化论”

“纯色更好搭配,想要隐形就穿低胸款,高领、一字领等领型适合外搭休闲外套。”

在社交平台上,类似保暖内衣出街的相关穿搭笔记多得不胜枚举,博主和素人持续分享穿搭经验。如今的保暖内衣不但不丑了,甚至已经从“不外露”走向“可内搭、可外穿”。

 

 

重播

 

播放

00:00 / 00:00 直播

 

 

00:00

 

 

进入全屏

 

50

 

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

 

 

 

 

这一转变背后,其实是“保暖内衣”在消费侧需求推动下不断升级的结果,升级版的保暖内衣早已具备了“时尚单品”的穿搭属性。不过,内衣的“时尚属性”与外穿衣物还是存在显著不同,作为直接接触皮肤的第一层衣物,在“时尚”之上,内衣穿着体验感更为重要。

《保暖内衣趋势白皮书》数据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保暖内衣时尤其注重“穿着体感”,而穿着舒适与否,则与“面料性能”息息相关,根据《白皮书》数据,消费者十分关注暖衣面料,90%以上的消费者对“科技面料”表现出极大兴趣。

图源:《保暖内衣趋势白皮书》

如何在兼顾“可穿搭性”的基础上,通过面料设计将穿着体验做到“极致舒适”,是每个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内衣厂商都不得不思考的新命题。

9月27日,“不穿羽绒服,就穿猫人热八度”猫人秋冬新品发布会,在武汉国博中心汉厅盛大开幕。发布会上,猫人以科技面料升级的“热八度3.0”暖衣,回应了消费者们当下的“保暖内衣新期待”。

图源:猫人秋冬新品发布会

对于保暖内衣这一品类而言,“保暖锁温”始终是产品核心价值,更是“极致舒适”的功能基础。目前,市面上以“发热”为卖点的的暖衣产品不少,根据FZ/T 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最高升温值≥4.0℃,30min内平均升温值≥3.0℃”,即可用“吸湿发热”为产品宣称。而升级后的猫人“热八度3.0”,则在最高升温值上约为国标2倍,达到了名副其实的“八度”,“最高升温值7.3-8.1℃”,猫人研发设计总经理侯艳辉介绍道。

“热八度3.0”究竟是如何做到名副其实的?其奥妙就在于其采用的“航天科技纤维”与“中空翼暖”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保暖内衣,主要有天然动物纤维、天然植物纤维、人工合成纤维三类。以羊绒羊毛为代表的天然动物纤维,保温效果好但价格昂贵;纯棉等天然植物纤维价格适宜,但导热吸湿表现一般;而人工合成纤维混纺则可采众纤维特性之所长,制造出性能和价格最优的保暖面料。

猫人“热八度3.0”暖衣采用的“康纶航天科技纤维”,以高导热系数的腈纶与透气吸湿性良好的粘胶纤维等纤维作为面料结构基础,以科学配比进行混合纺织,保证面料能在保暖与透气上达到良好的平衡。同时,猫人采用“中空翼暖”纺纱工艺,以纤维丝物理特性为基础,不同纤维错落交叉纺织,在纤维层中间形成无数“空隙”,制造出一个“空气层”,在相同厚度下,突破了“轻”与“暖”不能兼得的技术局限。

“中空翼暖”

这里需要科普一下,其实,“空气”是最保暖的物质,因为它的热传导率最低。不管是羽绒还是保暖内衣,保暖原理都是靠“储存空气”,储存空气越多就会越暖和。

根据FZ/T 73022-2019《针织保暖内衣》国标要求,“符合规范的标准产品保温率≥30%”,而目前市面上要达到这一保温率,暖衣的克重(单位面积的重量)几乎要达到300g左右。而采用“中空翼暖”技术的猫人热八度3.0系列内衣,“能做到180、190克的保温率将近30%”,猫人研发设计总经理侯艳辉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猫人“热八度3.0”面料中以一定配比使用了航天科技纤维“SUPERELAS超洁易拉丝”纤维,相较于常规氨纶产品,这一纤维弹性更强、抗菌性能更佳。

据猫人研发设计总经理介绍,相对于市面普通弹力丝3-5倍的拉伸率,猫人“康纶航空科技纤维”的拉伸率能达到8倍,“这对人体的束缚感减小很多,穿着活动更自在”。

8倍拉伸

此外,相比于市面上常用的“抗菌助剂”辅助抑菌效果,猫人“热八度3.0”使用原纱物理抗菌,以工艺改变纤维结构,根源性阻断细菌附着,达到5A级抗菌标准,能保证在不破坏皮肤微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抑制有害细菌。

非化学助剂,原纱物理抗菌抑菌宽度为0

水洗100次依然有效

作为今年秋冬备受瞩目的暖衣产品,猫人为了将宇航员在太空作业时穿着的航天纤维应用于民用暖衣产品上,“光编排纱线就用了大半年,各种配比尝试了几十次”,研发设计总经理表示,无数心血的打磨,才有了如今这款“重磅之作”。

“消费者对生活品质要求更高,倒逼我们必须在功能性、科技性上下功夫”,猫人创始人游林表示,作为专研科技内衣25年的国货老品牌,猫人始终在“科技普世、温暖万家”的路上持续深耕。

猫人集团董事长 游林

现在进入天猫“猫人集团旗舰店”或京东“猫人京东自营专区,即可享受满300减30、暖衣2件7折3件8折等优惠、秋冬首发品拍1发3等各种惊喜福利,快来优惠下单明星同款科技暖衣吧!

秋凉将至,早早穿上保暖内衣的人,先享受这个秋天。

参考文献:

[1]黄泽云,钟艳媛, 蓝芳, 曾多多, 黄新红, & 王清华等. (2016). 脐部外形结构及大小的调查及其在经脐无瘢痕手术中的临床意义. 微创医学.

[2]李晨明,谌玉红,刘雪强等.冬季保暖服装对比实验研究[J].纺织导报,2018(11):103-105.

[3]张原.基于固-固相转变复合材料的冬季保暖服装的储能作用和隔热功能探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2,11(05):1683-1684.

[4]刘秀龙,庄梅玲,商蕾.冬季保暖服结构对其舒适性能的影响研究[J].纺织科技进展,2020(02):10-16.

[5]杨永录,汪诚.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03):496-500.

[6]王璐.不同部位和年龄的正常人神经感觉定量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7(36):193-194.

作者:家宁

编辑:王潇仪

 

“一秒速热,60℃恒温”“三档调温,两档定时”“暖脚暖膝,安全无辐射”……进入冬季,暖手宝、暖脚器、发热围巾、电热袜子等各类过冬取暖神器受到市民的热捧,电商平台上不少发热产品的月销量甚至超过十万件。

然而,部分市民在使用了这类过冬“神器”后,却出现了起水疱、皮肤发红等症状。为此,急诊科、烧创伤整形科专家提醒市民,在使用“取暖神器”时,温度不要设置得太高,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以防发生低温烫伤。

“发热神器”全网热销

商家称一秒即热安全性高

“心心念念的发热围脖、电热披肩毯、电热保暖袜终于邮到了,虽然贵了点,但是能一秒开启暖冬模式,我觉得非常划算。”前段时间,突然而至的冷空气,让市民小庄患上了风寒感冒。病情好转后,小庄在同事的推荐下,花了几百元,在网上下单了一堆“发热取暖神器”,以御寒保暖。“以前家里只有一个暖手宝,今年的取暖‘神器’细化到了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有了加热袜子,我再也不用担心脚冰凉了,真是又暖和又方便。”小庄说。

记者在网上搜索“过冬神器”,立即出现了发热围巾、加热袜子、电热披肩毯、发热鼠标垫、加热暖腿板、一秒热坐垫等商品,这类过冬商品销量普遍不错,不少产品的月销量都超过了10万件。

记者随机点开一款电暖鞋,月销四万、评论超两万的数据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商家介绍,其产品采用的是PTC发热板,低功率双控温,可实现迅速均匀地发热。

而另一款销量排名靠前的电热保暖袜,商家也宣称其内置了碳纤维发热丝,从而实现快速升温,并且可以持久发热10个小时,还有三档调温装置,最高可调至50℃,中档为45℃,低档为40℃。“亲可以放心地贴身穿,羊羔绒发热纤维、微孔锁温科技、光秒阻燃技术……这些智能技术可以让使用者安心地熟睡一整晚。”客服介绍。

还有一款宣称严选碳纤维聚热丝,3秒钟即穿即热的发热马甲,成了不少儿女孝敬爸妈的冬日保暖品。客服介绍说,马甲发热面积大,共有肩部、背部、腰部、腹部等11个区域可以发热,其结合高支数科技覆膜,可实现速暖、蓄热、御寒、拒水四效合一,温度最高可达65℃。

当记者询问老人穿着这款马甲是否有被烫伤的风险时,客服表示,这款马甲拥有智能热敏传感器,可以通过精算来实现智能调温,根据体感调节红外热密度,从而给予使用者多重保护,系统在温度达到设定值时会自动调整为恒温状态,安全可靠,正常使用不可能会被烫伤。

警惕“过冬神器”暗藏风险

医院接诊多例低温烫伤患者

“过冬神器”真的安全可靠吗?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近期苏州市接诊了多例由于取暖不当,导致低温烫伤的患者。

“医生,麻烦快来看看,我家的小宝宝不慎被‘暖宝宝’烫伤了!”一大早,急切的呼喊声伴随着婴儿的哭闹声,出现在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内。急诊科医生冯杰闻讯后,立即上前查看患儿伤情。

患儿妈妈说,由于担心自己7个月大的儿子晚上睡觉时受凉,她便隔着睡衣,把暖宝宝贴在了孩子的腿上。后来,她发现孩子腿上的皮肤很红,还长了许多小水疱,于是赶紧带着儿子前往医院就诊。冯杰诊断后发现,小患儿是因为长时间接触热源而导致的低温烫伤,皮肤开始发紫,已发展为2度烫伤。冯杰赶紧为患儿展开了相应治疗。

无独有偶,家住相城区北桥街道的侯奶奶由于夜间脚冷,睡前,她为自己准备了传统的汤婆子取暖。由于担心被烫伤,侯奶奶还特意给汤婆子穿好了布外套。令她没有想到的是,一觉起来后,自己的双脚及小腿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皮肤发红,局部还有几个小水疱,她赶忙来到附近的相城区漕湖人民医院就诊。外科副主任医师唐守社为其进行了仔细检查,诊断侯奶奶出现了低温烫伤。经过对症治疗后,目前,侯奶奶已经好转。

而这两天,糖尿病患者吴阿婆也让她的全科医生团队担心不已。家住润达新村的吴阿婆是近20年的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她的血糖指标一直控制得不错。前段时间由于感觉双脚冰凉,吴阿婆突然想起孩子们曾使用充电式的“暖脚宝”来取暖,于是她也拿出来使用。然而没用多久,吴阿婆就觉得双脚发烫。这时,吴阿婆突然想起来医生曾嘱咐她不能用温度很高的水洗脚,于是她赶忙来到姑苏区润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

“还好没有出现脚部破溃等情况,不然要是引发了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就麻烦了。”社区医生为其检查后,长舒了一口气,并再次为吴阿婆进行了糖尿病知识科普,告诉她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

温和发热源也会造成烫伤

烫伤后应立即“冷处理”

不少人觉得暖宝宝等产品温度并不是非常高,不明白其为什么会让使用者被烫伤。为此,苏州高新区人民医院烧创伤整形科专家冯杰解释说,暖宝宝采用的原理是一种氧化放热反应,温度一般在50℃至60℃之间,可以持续使用10至12个小时。暖宝宝贴在身上很暖和,但发热的暖宝宝长时间和皮肤接触,会在不知不觉中造成人体低温烫伤。

所谓低温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慢性烫伤,四肢末梢神经不敏感或入睡后不易醒的人,比如婴幼儿、老人、瘫痪病人或醉酒者,很容易造成人体下肢局部烫伤,而且在发现局部烫伤时往往已经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了。

通常,皮肤与低温热源短时间接触,仅会造成真皮浅层的水疱型烫伤,但如果低温热源持续作用,就会逐渐发展为真皮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烫伤。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似乎只有高温才会引起烫伤,但实际上,即便是暖宝宝、热水袋等看似很温和的发热源,长时间使用也会造成烫伤。”唐守社介绍,烫伤的严重程度不仅和接触的温度有关,还和接触的时间有关,时间越长,烫伤的程度越深。持续接触70℃的物品15分钟,烫伤的程度甚至比拿100℃的东西烫一下更严重。

为此,冯杰提醒市民,尽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取暖产品,以防温度出现偏差。在使用取暖器材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同时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使用时间也不宜太长,否则可能出现低温烫伤。

与此同时,唐守社也提醒市民,当发现自己被烫伤后,应尽快到专业烧伤科就诊,当不能及时就医时,可迅速自行“冷处理”,即立即用冷水对创伤面进行淋洗,或用包裹冰块的毛巾进行冷敷,直至创面不感到疼痛或疼痛显著减轻为止。如果局部有水疱形成或者表皮破溃,须及时就医,切忌乱用消毒药水,更不要乱抹酱油、牙膏,以免加重感染。

(苏报融媒记者 李静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