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达芙妮女包以及淘宝网达芙妮女鞋

明知是假货,却依然购买,事后为获得惩罚性赔偿,把对方告上法院。近日,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判处了一例此类案件。在判决中,法院明确表示不支持原告知假买假再索赔的请求。

事情发生在2021年3月。张先生(化姓)在某网络购物平台上购买了一个标价1万多元的LV MINI DAUPHINE达芙妮复古拼色邮差女包。购买过程中,张先生将女包的链接发给店铺客服,并询问“这个包有货吗”,客服答复“有”。张先生询问“是从哪里买的啊”,客服答复“法国”,张先生又问“28岁左右的女性背可以吗,买来送客户的”。张先生通过支付宝付款的方式购买了此包。16天后,张先生收到了所购买的女包。

第二天,张先生以该女包系假冒产品为由,向店铺客服发起了退货申请。4个多小时后,店铺客服同意了张先生的售后服务申请。张先生也收到了退款。可没过几天,张先生把卖方告上了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要求卖方按商品价款增加赔偿。

“在审理该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告有很大的知假买假的嫌疑。”承办法官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法院的案件审理系统查询得知,张先生此前有过两次打假的经历。这引起了法官的警觉。法官为了核实事情的真伪,去了多家商场,基本可以判定张先生是知假买假。

最后,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宣判,在经营者已退还全部的货款情况下,驳回了张先生要求增加赔偿的诉讼请求。张先生不服判决,上诉之后,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目前,原审判决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法官王芹向极目新闻记者解释道,《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本法保护;本法未作规定的,受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保护。

“该立法本意是保护正当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王芹说,对于在购买商品前已经了解经营者所售商品不合格的真实情况,为了利用惩罚性赔偿而故意购买不合格商品牟利的行为人,不能认定属于为了生活消费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显然,张先生不能认定属于为了生活消费购买商品的消费者。此外,他有违诚实信用原则,不能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请求惩罚性赔偿。

综合澎湃新闻、楚天都市报

来源: 贵州广播电视台

 

从少女必备款,到乡村名媛风,达芙妮用了十年。

曾经,“爱上SHE,爱上达芙妮”“美丽不打折,漂亮一百分”,达芙妮曾俘获无数少女心,成为一代“女鞋之王”。巅峰时,内地卖出的女鞋中每五双就有一双达芙妮。

近些年,我们看到了中国鞋王的集体衰落史:富贵鸟破产,达芙妮巨亏,拉夏贝尔债务缠身,百丽、红蜻蜓、星期六等也纷纷关店。8月25日晚,达芙妮公告宣称再次巨亏,决定彻底退出中高档品牌的实体零售业务。

浪潮

80/90后的记忆里,商业街店面里必有一家达芙妮。最快时,达芙妮在2008年至2012年,这5年间,每年新开800家门店,分布于一线到三四线城市,到2012年,达芙妮已经拥有7000家门店。

经营战略是有惯性的,品牌红利,加盟店疯狂涌入,达芙妮们进军实体门面的步伐停不下来,如果不开,就是把市场让给对手。大赚之时,谁愿意耗费精力研究市场的变化?

当达芙妮像一头猛牛扎进实体店扩张时,时代的逻辑变了,大变特变:潮流时尚瞬息万变,消费偏好捉摸不透,八零后变中年了,零售渠道颠覆了,租金还是刚性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电商的出现。

这几年前后,一边是,2009年淘宝网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悄然上线,唯品会于2012上市、京东于2014上市,电商砍去了无数成本……一边是,综合性mall加速出现,提供了吃喝玩乐购一体化解决方案。街边门面愈发“门可罗雀”,达芙妮是两头受挤压。

电商道路上,达芙妮尝试过。早期与京东、唯品会等有过合作,并在2010年,与百度战略投资了一家叫“耀点100”的平台,首创“线上购物+门店取货”模式,自信地终结了与其他电商的合作。2012年,“耀点100”倒闭了。

此后,达芙妮再度尝试拥抱天猫等电商渠道,然而短短几年,无数同类竞品已经涌现,电商的门槛很高了,达芙妮没有这样的机遇,更没有互联网的基因。

下车逗留一会,就会被历史的车轮无情甩下,因为这是一趟“高铁”。

定位

“我穿故我在”,品牌一定要能代表消费者,甚至是话题性。如今的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降低了。炒鞋为什么这么热?是材料比黄金贵吗?背后要有故事、有个性。

讲不出新故事的“大众鞋王”达芙妮,自然入不了90后和00后的眼,也别说80后们早已消费升级去了,不可能再去“撞鞋”吧?

达芙妮不是没走过高端路线。他们请过国际顶级设计师,打造过限量款,提出过“颠覆”,搞出过精彩绝伦的线下盛典。

但是“大众鞋王”的印象一旦占据了用户心智,过去的“护城河”有多牢固,它就会有多残忍地反噬你。

达芙妮更多走的是低端路线。他们采用低价和促销来吸引客户,例如“99元一双”“买一送一”的广告,一旦成为廉价的代名词,爱面子的女生就会默默地转过身去。最近,特斯拉公司为什么拒绝一些平台的低价拼购?甚至不惜打官司,因为品牌是要有格调的,不能随意拉低层次。

达芙妮在高低之间,进退失据。

其实,近年来,以日本服装品牌优衣库为例,叩开了国门,在线下市场大肆扩张,几乎每个购物中心里面都有。说优衣库高端?人人都买得起;说它低端?质量和设计又很不错,把低价做成了高格调。总之,定位抓得准。

某种程度上,不是消费者口味变得太快,而是达芙妮没有根本改变,即使有那一两次想转型,也是隔靴搔痒或者半途而废。

反思

达芙妮的转型,还没摸到门道,或者说暂时看不到转机。这是所有传统中国鞋业遇到的同样转型困境。

一个对比是,达芙妮实体店疯狂扩张的同时,款式设计却越来越老气、土味。女鞋,怎么可能凭一款包打天下呢?达芙妮在战略方向上顾此失彼了。

即使以规模体量为目标,也没有做好,整体经营水平仍显得粗放,库存积压严重、价格体系混乱、品质问题常见。规模、设计和精细管理,环环相扣,都很重要。

另一个对比是,国产品牌陷入泥泞之中,但中国鞋业市场规模仍不断增长,特别是国际知名的运动和奢侈品品牌,获得了越来越高的溢价,垄断地位很稳固。丰富刺激的营销广告、人气扎堆的实体店活动、推陈出新的概念和设计……多年过去了,国产鞋之王几度易主,大牌鞋永远是国际上那几家。

规模重要,还是品牌重要?很难简单评判,扎心的是,扩张带不来销量,低价还伤害了品牌。更扎心的是,国际品牌的生产地就是在中国和东南亚几个地方,原料都一样,换了牌子而已。

那么,实体店过时了吗?似乎也没有。我们看到,近来,电商巨头京东收购线下卖场五星电器;阿里、美团等纷纷涉猎线下店面,盒马生鲜就是一例;VIVO和OPPO在线下和小县城攻城略地之际,小米也大举开起了线下体验店。到了一定阶段,就要融合发展。

长远来看,赢得品牌、抓住机遇,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