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网淘宝汽车座套好评语和淘宝汽车座套安装服务怎么设置

夏日炎炎,各种各样的“清凉神器”近来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价格从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不过,有的“清凉神器”也只是管用一时,有的只是营销噱头,还有的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但一旦使用不慎,可能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因此,消费者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要理性消费。

当下,高温酷暑成为居民生活的一大烦恼。在此背景下,各种各样的网红“清凉神器”在电商平台销售火爆,成为不少消费者的夏日宠儿。许多网络博主也纷纷在社交平台推荐相关产品,分享自己的消暑妙招。

但是,这些“清凉神器”真的有宣传中的那些作用吗?消费者在购买前又应注意什么问题?近日,《工人日报》记者对时下流行的几款“清凉神器”进行调查采访,发现部分产品存在夸大功效的问题。此外,一些“神器”还存在安全隐患,消费者购买需当心。

“网红消暑神器”花样翻新

7月8日,记者在某网络购物平台搜索“消暑神器”“清凉神器”等关键词,有各式各样的夏日网红产品映入眼帘。这些商品价格不等,有“一片不到两角钱”的“冰凉贴”,也有几十元钱一瓶的“清凉喷雾”,还有价格上百元的便携风扇、制冷杯等小家电产品。

虽然原理不同,这些“神器”却都卖得很好,一些产品月销量达到几千份,其中一款“冰凉贴”的月销量甚至超过了4万份。

在众多“神器”中,主打易携带、噪音低的小风扇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目光。这类便携式风扇既有手持款,又有桌面款。目前,一些品牌还推出了“解放双手”的挂脖款,更有“大开脑洞”的商家将风扇置于遮阳伞隔层内,让买家能够边撑伞边吹风,享受“双倍清凉”。

也有一些用于皮肤的消暑产品,如降温冰贴、冷感湿巾、劲凉花露水等。部分商家在宣传时,称自己的产品加入了“清凉因子”。据此,相关专家表示,这类产品的“清凉因子”大多包含薄荷脑成分,作用于皮肤,确实能够起到一定清凉爽肤的效果。

除了上述几类“消暑神器”外,商家针对夏季市场推出的产品仍在花样翻新。有特殊材料制成的“冷感毛巾”、冰坐垫、凉席,也有应对口罩闷热烦恼的“口罩爆珠”等。“清凉”的字眼,仿佛已成为夏日吸引消费者的制胜法宝。

实际功效持续时间不长

不过,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对记者表示,“消暑神器”虽然好用一时,却也是“治标不治本”。“‘冰凉贴’、劲凉花露水等刚用时确实会让人觉得凉爽,但效果不太持久,一会儿就不凉了。”上海上班族小婧告诉记者。

“口罩内捏两颗,清新空气,不闷不捂。”这是一款“强力口罩爆珠”的宣传语。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外出佩戴口罩成为不少市民的烦恼。而近日,一类专门应对口罩闷热的“神器”逐渐在市面上流行起来。据商家介绍,这类“口罩爆珠”只要在口罩内侧捏爆两颗,便可达到清新呼吸、有效防暑的效果。

记者观察到,一些医药品牌也推出了类似的“口罩爆珠”产品。引人注意的是,某品牌还为“口罩爆珠”打出了“口罩健康伴侣 应对病毒人传人”的宣传语。然而,这种小小的“爆珠”真的既能清凉消暑,同时还能预防病毒吗?

记者观察产品包装后发现,该“口罩爆珠”的成分中含有薄荷、广藿香这类药材的提取物。专家表示,从药物功效来说,薄荷、广藿香两味中药的确具有清热抑菌的作用,但常规用法是口服,而这类“爆珠”则主要是通过中药气味吸入呼吸道后刺激神经,继而产生效果,与直接服用相比,药效可能会相差许多。

去年8月,杭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市场上的清凉口罩进行了评测。评测发现,含有薄荷的所谓清凉口罩,可以带来一定的清凉感,但持续时间不长,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口罩闷热的问题,基本上是商家的一种噱头。

另外,根据一些网购买家的评论,有些价格较低的“爆珠”, “香精的味道太浓,并不清凉,反而有些难闻”。

“神器”还是“凶器”?安全隐患需警惕

值得一提的是,一款“清凉喷雾”近日在各大社交媒体迅速走红,并得到不少带货主播的热情推广。销售页面显示,这种号称“一摇一喷”即可极速降温的喷雾应用的主要场合是夏日高温的汽车内部。不少消费者购买后表示,“缓解了方向盘、汽车座椅暴晒后烫人的烦恼”。此外,商家显示该喷雾还可用于人体降温,达到缓解扭伤疼痛的效果。

然而,对于这款“降温神器”,消防部门却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谨慎使用。据央视新闻报道,湖北恩施州消防部门对该类“清凉喷雾”进行了安全实验。结果显示,由于成分内含有丙烷、丁烷等易燃物质,该类喷雾在使用时如若遇到明火,则会迅速发生燃烧反应。因此,如果在使用这类喷雾后随即在车内吸烟,极易引发火灾,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吸入丁烷也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副作用。因此,它尽管能够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一旦使用不慎,这款“清凉神器”便会立刻变成危险的“害人凶器”。

除了这类内含高压气体的喷雾外,目前市面上还流行着一类作用于衣物的“清凉喷雾”。这种“衣物喷剂”的安全性优于高压气体喷雾,但其成分中也同样包含乙醇等易燃物质,因而产品在使用说明中也标注出“不可在使用火源的室内大量使用”。

中消协律师团律师李斌建议,消费者在夏季选购清凉产品时,不应盲目跟风购买,而应对产品的安全性、质量、实际功效等进行综合考量后,再进行理性消费。有关部门要强化市场监管,尤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红产品,要主动出击,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来源:工人日报

 

 

国内的“问题二手车”里,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肯定是调表车无疑。其比例远远大于事故车、泡水车、火烧车这三大毒瘤,而且鉴别难度往往也大于这三种问题车。

由于调表具有不违法、成本太低(一些常见车型的调表,贩子找熟人能低至50元)、几乎不留确凿证据这三大特性,如今车贩子刚收上来的车几乎必调表,甚至有些私人卖家卖车之前都会调。

不过现在调表现象这么常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需求。

二手车的定价,按理来说,主要是依据车型配置本身(劳斯莱斯不可能卖五菱的价),其次就应该是车况。但是在我国,一来少有可靠的能保证车况的平台,二来个人买家少有会验车的,因此车况这一因素,往往被“年份”和“里程”这两个指标草率代替了。

一辆车的出厂日期和登记日期,是非常确凿地写在了铭牌和绿本上,年份要作假,几乎不可能。但是调表容易,仪器往OBD接口上一插,一顿操作下来半小时以内摆平(现代车辆几乎都是电子里程表,不需要拆仪表盘调表)。成本只要100,20万公里的皇冠调成10万,轻松多卖1万块,有几个车商经得起这个诱惑?

调表太过常见又太难查证,而且现在很多车商为了免责,甚至直接在合同里写明“不保证里程数真实”,虽说调表不代表事故,但是价格又确实会多卖万把块,那么对于调过表的二手车,有什么简单的办法在验车的时候就尽量排除掉呢?

查保养记录

1. 查4S店记录

每一次车辆在4S店维修保养的时候,都会记录里程数。按我以前教的方法,拿到车架号,在淘宝或者一些App上,都可以查到一辆车的4S店维修保养记录。按日期看下是不是有哪次里程数变少的情况,是不是哪段时间的里程数增加地特别少。

年份长的车,很少有完整4S店保养记录,此时需要根据最后一条记录来判断里程的合理性。比如有辆车,记录显示3年开了8万公里,平均每年开了2.7万公里;卖车的时候又过了1年,但是里程数只增加了5000公里,那么这辆车就非常有调表嫌疑了。

2. 查车上的保养标记

有些车主,在车过了质保期后,会选择自己找修理店做保养。而很多修理店,给车做完保养后,会在车上贴个条子,上面标注“下次”保养日期和里程(美其名曰提醒,实则给自己店打广告)。这样的条一般贴在前挡风和主驾驶侧的中控台上(打开车门才能看到)。

一般车的保养周期是5000公里或半年,如果上面提醒的下次保养里程为6万公里,但是现在车的里程才5万不到,那么调表无疑了。

还有一个更直接的办法,直接照着上面修理厂的电话打过去,问问这车上次保养的里程数是多少(也许修理店的老板出于保护客户利益的目的,会拒绝透露,这个就看你的嘴皮子了)。

看内饰磨损程度

1. 方向盘

方向盘是开车必摸物件,频率还是最高之一(另一个是踏板),是判断里程的重要参考。

下面这是一个不戴套开了30万公里的车的方向盘。反光看不清的地方是包浆(磨得太光滑了),其他瑕疵就直接包皮都破了。

如果前车主有戴套的话,方向盘圆周的地方磨损会大为减小,此时可以看套保护不到的地方,比如中间部分和3点、9点位置。除了包浆、脱皮,还可以检查方向盘上的塑料部件有没有掉漆。磨损程度参考下面这个20万公里的方向盘。

看一下方向盘套能保护到的边缘两侧是否有明显色差,色差明显的话那肯定是长期戴套。要是碰上个换过方向盘的,那这条路就没辙了。

2. 手动挡挡把

自动挡的车,开一次高速可能只需要碰两次挡把,但是手动挡只有开高速能长时间,所以手动挡的挡把更有参考价值。

一般车10万公里以内,内饰的磨损程度都不大,下面这是两个8万公里左右的手动挡把,擦干净之后,比新的肯定差点,但是差别也不大。

如果自动挡的挡把都包浆了,那里程就直接奔着20万公里估吧。

看挡把的时候,顺便对比一下手刹拉杆(没有的那就没办法了),如果挡把的成色比手刹还新,那肯定是挡把也戴套了……

3. 主驾座椅

看座椅成色,首先得要求座椅是皮质,绒布、羊毛的直接跳过就好。包座椅套的比包方向盘套的还多,那座椅成色还可以参考吗?

答案是可以。座椅是被整个屁股蹂躏,方向盘只是被手掌和手指抚弄,二者受到的冲击岂可同日而语?包了座椅套的可以减少摩擦引起的包浆,但是却避免不了长期挤压带来的褶皱甚至开裂。看下面这个是戴座椅套,但是里程30万公里的座椅:

不包座椅套的情况下,6万公里的座椅褶皱程度大概是这样(忽视脏污程度)

除了主驾座椅,主驾周围皮质的扶手更加适合作为里程数的参考,因为很少有给门版扶手戴套的。比如下面这个13万公里的扶手的变形。

以及下面这个20万公里的扶手。用到破损有点夸张了,但是这要是表显里程只有10万公里那肯定是调表无疑了。

4. 踏板

踏板和方向盘、主驾座椅一样,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几个部件,几乎只要车动,就会摸到这几个地方。而且有给座椅戴套的,有给方向盘戴套的,没听说过谁给踏板戴套的吧?(有是有,极少极少。)最多就是换踏板,那没什么说的。

不管是两个踏板还是三个踏板,直接看磨损程度最严重的那个就好。

尽量清理掉灰尘,看踏板上纹路的深浅。比如下面这个,是3万公里的状态:

民用车的金属踏板也能通过磨损来判断里程,因为上面还是有橡胶块(赛用踏板主要是靠赛车鞋来保证摩擦力)

完美的方法

大众的自动变速箱,有单独的变速箱里程,和里程表不关联,不可修改。如果是买自动挡的大众,把车开到4S店,“真相只有一个”

再次强调,检查的时候记得忽略脏污,看磨损,下面这个脏成这样的挡杆其实里程只有6万而已,不要因此“错怪了”好车:

OK,这次的入门级教学就到这里结束了。最后说明一下,除了大众这个变速箱里程,其他调表痕迹都是可以减轻甚至抹掉,内饰的磨损程度也受用车习惯、用车环境影响,不能断定。20万公里调成10万的车,比较容易从磨损程度判断,价格也差得比较大,所以能避免就避免;15万公里的调成13万公里的,从磨损程度根本分辨不出来,但是价格差得也不大,无须太过纠结。

买车呢,还是要注重车况,而不要死磕“里程数”,一来10年的车调三五万公里对车况和价格影响都不大,死磕只会浪费时间;二来有些公车反而会因为不能说的原因多调十几甚至几十万公里(但是车价偏低而且保养特别好),太注重公里数就会错过这类特殊的好车。调表这事最好要靠更加完善的法律去杜绝,但目前还只能依赖一定验车技术来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