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青花瓷碗礼品套装同青花瓷瓶图片简笔画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青花瓷碗礼品套装,以及青花瓷瓶图片简笔画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详情介绍:

青花刀马人物碗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这件藏品为清仿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人物碗”,藏品口径:17.2cm,底径:6.7cm。藏品通体饰以青花,大口、圈底,胎土精细,釉汁均净,造型工整,凝重浑厚,胎质细腻。碗造型端正,胎壁厚重,青花色调浓艳,苏麻离青料的特点突出,圈足底内青花书“宣德年制”四字款。从以上特征上来看都比较符合清代藏品的特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

瓷器本身难以保存,再加上从古代到现在,中国几经风霜的历史动乱,青花存世已经可以说是稀有,这更加吸引了人们对青花瓷的追捧。大明宣德青花瓷因其存世稀少,价格之高,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青花瓷的美丽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追捧者。青花瓷带着它最为传奇的故事,穿越历朝历代留存到现在,是历史留给人类最伟大的艺术财富。

青花瓷为何价值过亿?看看青花瓷的艺术符,你就理解它的价值了

历史悠久的青花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的民间青花瓷展现了丰富的社会民俗文化和精神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俗文化特性。而产品符号语构研究的是符号各要素之间结合的各种方式,即表层形式关系的研究分析。那么青花瓷艺术符号有哪些特征呢?一起走进历史,来看看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

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语构特征

淘宝青花瓷民俗艺术的符号语构是可以被人具体感知,其符号语构表层的基本构成元素包括纹饰、形态、功能、材质、色彩要素等。

这些要素的组合方式将会影响最后呈现的效果,它的符号构成元素有特定的规则和秩序。从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语构规则解析,工匠根据使用者的生活和审美需求,对预制的元素(纹饰、形态、功能、材质、色彩)按照特定的规则进行组合排列,从而构成文化符号的表层形式。其语构规则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

1、青花瓷民俗艺术形态符号遵循美的创造规律

其中以“观物取象”和“象形取意”为主的普遍造型规律。“观物取象”是把大自然和社会的实像作为创造的原型,抓住对象的整体形象,“物化”了心理预期,制成最终的造型。这一造型方法多直接模拟或局部模拟变形,比如模仿自然事物的山形笔架、蒜头瓶、灯笼罐、鱼篓罐,或是动物、人形瓷塑等等。

而“象形取意”重点是“取意”,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另一结构层次,强调的是不脱离“象”和“形”进行重新创造之意,这个造物过程不可或缺的是造物者的内心的情感和构思。比如双耳瓶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在口、颈部或肩部装上对称的耳,其目的是便于提拿,演变到后来各朝制作瓷质耳瓶中对称的耳,用来作为装饰效果,并增添吉祥语义,使器物整体均衡协调。

此类对瓶的再创造就是有“意”为之,不再是局限于“象”和“形”。表明了青花瓷形态结构的特点也是在保留器物的基本形态的前提下,发挥想象力创造无限可能的形制。如不同时期的碗、杯、瓶、罐、壶等,就是在大体器型不变的情况下,对口、流、肩、腹、足、座、盖等部位的结构变化。

2、青花瓷形态受实用需求驱动进行结构变化

民间青花瓷受材料、工具、工艺水平的制约和影响,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满足人的使用需求进行设计。根据器物的实用功能有限制地改动器型,以实用为准则,决定了器物造型的尺寸比例,目的是有利于人的感官使用体验。

3、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各语构要素之间具有和谐性

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对造物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诸如老子认为各事物性质的“两极因素”是共筑此长彼消、相互转换的平衡运动,看待器物在于“和合”;再如儒家基于“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青花瓷制作注重器型整体的和谐稳定,外轮廓的曲线直线的流畅连贯。形态结构讲究上下呼应对照,左右对称均衡,比例匀称。

依据功能需求进行形态变化,画面蓝白两色的布局合理,“白”的质感如玉,晶莹柔润的视觉感受,衬托了青花分水后“蓝”的浓淡效果,虚实层次变化丰富,特别是青花构图空间变化关系上,充满了水墨画的墨韵和意境。纹饰随形而绘,追求节奏和韵律,构图饱满完整。从此能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民俗观念崇尚圆满、稳定、吉祥。

这一理念也反映在了各类型的民俗艺术符号中。其次,造器时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相对的矛盾,保持鲜明态度,赞美前者,贬抑后者,追求真善美的统一。

4、青花瓷纹饰符号语构要素随器型形态而变化

一般在器型的口部、颈部、肩部、足或流、柄、盖等地方进行装饰。比如绘制在盘、碗等的内底心和外壁,瓶、罐、壶等器具的腹部等部位,是容易被人注意和观赏的位置。

明代正统“青花孔雀牡丹纹罐”,孔雀牡丹纹作主题纹饰占据腹部视觉中心的位置,神态生动自然,构图饱满,其余部分绘回纹、莲池纹、蕉叶纹,随罐形绕一周绘制。

明代正统“青花狮子绣球纹盘”,在盘心的双圈内绘制细线条勾勒的狮子纹饰,有木刻、剪纸的韵味。

其次青花的蓝、白两色,需要丰富的装饰手法赋予节奏美、秩序美和韵律美,那么就需要依赖于构图。青花纹饰与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相结合,形成独特的构图方式,单一的色彩视觉效果重在青花分水的浓淡效果,使得表面的装饰图案有了层次虚实变化。

比如分为分层构图(组织形式有纵向上下式、同心圆式,表现形式多出现二方连续、适合纹样)、通景构图(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相似,且具有其笔法、墨韵、布局和意境,注重画面虚实关系,根据器物造型的转折关系调整画面构图)、散点构图(单独纹样以点状的表现形式分布在器物表面,排列方式有点状式、对齐式、自由式、分开或重叠样式、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等样式)。

5、青花瓷民俗艺术纹饰符号具有多变的结构性

根据青花瓷民俗艺术纹饰符号的表征方式与指代对象关系,从皮尔斯符号的三个分类:图像符号、索引符号、象征符号进行分析,其多变的结构性体现在:以青花鱼纹为例,鱼类自远古时期与人类紧密相连,是当时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而且鱼类很强的繁衍能力是古人对强大的生育能力渴望的象征之一。

因此,从图像符号的相似表征手法的视角可观,人们直接选择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鱼类形象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元、明、清时期鱼纹入画于青花瓷中,鱼纹从图腾纹饰逐渐演变为吉祥纹饰,皆有各种百姓喜闻乐见的美好寓意。在体现象征符号逻辑关系时,象征符号与指代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是任意联结的,经过人为意识加工后与符号的内涵意义有约定性关系。比如民间传说有“鲤鱼跳龙门”,再如,“鱼”谐音“玉”“余”,所以有“金玉满堂”、“年年有余”与民俗相关的纹饰。以鱼为主体,与其他不同的纹饰符号进行组合,组合数量是无限的,比如绘鲇鱼和浮萍(象征“年年有余”),

明代成化时期的“鲇鱼图”,勾线填色,鱼体态优美,富有动感,环衬浮萍和水草代表了是在水中的环境;鲤鱼变化成飞龙(象征“鱼跃龙门”),

明代万历时期“鱼化龙图”,鲤鱼头部浮出海水纹,在天空的上方,烟雾缭绕中有一简笔的龙

形。

不同象征符号的内涵意义决定鱼与其他符号的组合关系,最终以多种多样的固定组合方式形成相对应固定的浓厚的象征意义。这也体现了画面整体与部分的逻辑关系,每一个部分共同组成一个经典图式,如缺少“飞龙”,只有鲤鱼,“鱼跃龙门”的象征意义就不成立了。每个符号自身有组合规律,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鱼头、鱼鳞、鱼尾的特点,其形状位置、大小、比例影响整体画面,作为主体纹饰需要突出,就会大于辅助纹饰。

主题纹饰中的符号元素可以被移动或替代,这归结于同一个鱼类为题材,不同朝代或同一时期的手工艺人会有不同的画法、构图。而且青花装饰纹样符号是一种开放的数列组合方式,构成要素之间组合关系是无限制的,如把鱼纹进行移动,可以绘画在盘心、碗心、瓶的腹部等。相比之下,不同窑系烧制的其他瓷器品种也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语义特征

符号语义研究的就是符号意义的问题。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语义结构包括外在表征和隐性语义,其中,外在表征包含的视觉信息元素有纹饰、形态、功能、色彩、材质。隐性语义即在特定语境下的内涵意义,包括象征意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这二者之间即能指与所指的关系。

1、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易识别的显性特征

其中蓝白色彩的浓淡、虚实、空间对比,多变的器物形态,写意的绘画手法,水墨画的构图,坚硬、如玉、光滑的质感,都是它的显性特征。对青花瓷民俗艺术符号的再创新时需要符合现代审美要求,符号的语义内容是需要通过感觉系统认知,必须是特定、能明确辨识的。保留青花瓷的易识别的外在特征,通过产品本身的信息(纹饰、形态、材质、色彩等),让使用者能够产生清晰的认知逻辑,从而判断产品的功能。结合产品功能与文化符号的内涵,从而达到统一性和独特性,满足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

虽青花瓷民俗艺术的符号诞生于传统社会环境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程式化,但是融入于民众的生活之中,在民俗活动中滋生成长,更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精神追求,故整体含义通俗易懂,对于人们来说可读性很高,更易广泛地传播。

这一艺术体系的创作方式一脉相承、源远流长,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观念,因此传达的产品语义,能更容易被人识别产品所延续的内容信息,理解蕴含的深意,以及设计的意义。

2、青花瓷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特征

青花瓷的艺术审美价值与人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越能表达人的潜意识里深藏的情感。民窑青花瓷造型繁多,纹饰必会添加祝福、求吉祥的含义,表明人的内心对幸福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祝福,体现了百姓顺应现实社会的变化与功利的需要,合乎人造器的目的性。譬如一些绘画题材经过画工的精巧构思,因器施画,随形赋画,与形态相呼应,最后有了装饰器物的用途。

其中青花瓷的装饰纹样是基于民俗心理,传达直观明了的形式美的规律,比如把寿字纹饰拉长与松枝组成的图案,寓意长寿,展现了通俗平易的审美要求。把自然界中无序的藤蔓植物进行归纳、概括,利用反复的组合规律与藤蔓本身形态相对应,形成主次有序、有条不紊的图案,取其绵长的形式,象征代代相继、子孙繁衍之意。或是将纹饰局部比例放大的夸张手法表达语义内涵,如明嘉靖、万历时期寿星的额头与正常人的相比又高又大,占头部比例的一半或三分之二,以表示长寿之相。

3、青花瓷民俗艺术的符号语义具有象征性和含蓄性

常用隐喻、联想、象征、寓意、谐音等手法进行创作,无论采取什么表征方式,或装饰纹样,或一种形态,都是在传达人的思想观念及情感。比如对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祝颂“一路(鹭)连(莲)科”(将莲花和白鹭组合);比喻夫妻和谐,鱼水相得的“和合如意”(荷花与灵芝组合)。这种利用仁爱善良的心境,发现自然物象不同的功能特点,托物喻理,用委婉含蓄的表达手法,融入了向往幸福和对生活祝福的独特审美情感,体现出浓厚的民俗情结。

4、青花瓷民俗艺术的符号解读的多元性

皮尔斯以动态视角对符号进行研究,故符号的对象和解释项是多种多样的,解释项最终指向哪个意义也是有差别的,以至于不同时间、环境、解读者,会影响最后产生不同的解读方式和意义。例如葫芦式的青花瓷瓶造型多样,“葫芦”本身指代的是藤蔓植物;人对其物理性质进行联想,赋予多子多福的象征意义;古代用葫芦盛药,又是道家的灵器,所以百姓把它当作驱邪祛灾的吉祥物;青花葫芦器型中上圆下方的形状,体现了天圆地方的道教观念,有天地交融,万物共生意义,透露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表达着万物平等,物与人和谐的设计观念,再加上特有的纹饰就更意味深长了。

总结

青花瓷民俗艺术的纹饰符号是构成要素中最鲜明的指符,青花瓷民俗艺术的形态符号,作为传播纹饰符号内涵的重要媒介,而且受功能和实用性的约束进行变化和创新,呈现一种

恒定的动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是从祭祀礼仪、民间信仰、饮食习惯方面分析器物的使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