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志愿军作战真实影像及志愿军战史简编

(观察者网讯)长津湖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战。这场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端严寒天气中艰苦作战、多人被冻伤冻死,他们被后人誉为“冰雕连”。近日,一则被传是“美军拍摄的珍贵长津湖战役影像”在网络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

影像片段中,白雪皑皑的场景、伏击在大雪中的“冰雕”志愿军身边,站着几个外国样貌身穿外国军装的人士。然而,这则影像片段或并非“美军所摄的历史影像”。知情人士向观察者网透露,这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的现场拍摄花絮片段。

电视剧镜头当历史?

近日,网传一则“美国随军记者拍摄长津湖冰雕连珍贵影像”在网络平台上火了,被多次转载。这其中还包括一名有430多万粉丝的互联网科技博主。这位博主11月29日发出的视频帖子被转发超3600次。视频画面显示,厚厚地雪地上趴卧着一排排的志愿军,保持着战斗姿势一动不动,有的还紧握手中钢枪。而在画面中活动的三名美军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这位博主写道,“美军拍摄珍贵长津湖战役影像: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部分疑似谣言的微博贴

然而,观察者网发现,网传视频中的场地背景画面与另一名微博博主@智趣威虎山发布的一则视频雷同,画面背景相近,场景设置、人员设置、拍摄方式等也相似。

但这位博主表示,他发布的画面是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之冰雕连剧目拍摄现场的画面。视频显示,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中卧倒着一排排军人,但现场还有工作人员穿着厚重羽绒服的,拿着塑料铲子等“时代风格不同”的工具在用雪布置场景。

博主@智趣威虎山主页显示,他是黑龙江网事超话主持人。观察者网向这位博主求证其拍摄的时间、地点等相关问题。该博主回应称,这则视频为《跨过鸭绿江》群众演员约于2020年11月23日在现场随手拍摄,拍摄地点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他表示,网传视频为电视剧现场拍摄画面,并且抹掉现场音效,加上了配乐。

今年10月下旬,《跨过鸭绿江》剧组确实已来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10月表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纪录片频道和军事频道等曾到实地“探班”剧组进行直播。11月28日,@央视军事 也来到《跨过鸭绿江》剧组现场,采访参演电视剧的演员。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跨过鸭绿江》于今年8月15日开拍,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据《人民日报》介绍,《跨过鸭绿江》全剧将在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等省市拍摄,计划于今年12月摄制完成。该剧秉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着力塑造中央领导决策层、志愿军将领、前线志愿军战士(包括标杆式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杨连弟等)等人物,旨在弘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精神,展现中华民族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艰难时期,不畏强权霸权、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重大历史抉择。

观察者网向@央视军事以及中央电视台电视剧管理中心官方微博@CCTV电视剧求证网传视频真伪。@CCTV电视剧表示,正在向剧组核实情况;@央视军事暂未回应。

另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知名纪录片——《长津湖战役》(American Experience: The Battle of Chosin)的历史影像资料画面,是黑白灰色调为主的画面。纪录片主要讲述了参战美军老兵对长津湖战役的回忆。

图自美国公共电视网(PBS)的纪录片影像资料

“冰雕连”志愿军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11月,在朝鲜常年冰封雪裹的长津湖,爆发长津湖战役。在零下30度、40度凛冬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美国精锐军队,双方阵营皆有士兵冻伤冻死。

在此次网传的疑似谣言视频中,许多网民还提到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伤亡情况。据央广军事微信公众号、人民网2015年的报道,在这场战役中,美军力量包括海军陆战队第1师(简称陆战一师)和第3、第7步兵师,以及韩国第1军团,约10万人;攻击这支部队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由20军、26军和27军组成,近15万人。

报道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在长津湖战斗发起前举行宣誓,是时气温为零下30度,但官兵都只穿着单衣。由于从东南沿海紧急入朝,未能配备御寒冬装,志愿军第9兵团此役战斗伤亡19202人,冻伤28954人,冻死4000余人。据当时在27军任营指导员的迟浩田(1988年授上将军衔)称,他是全营唯一没冻伤的。美军陆战一师也冻伤7000余人,冻死数百人。

2016年,上述信息也出现在人民日报社创办的《文史参考》文章中。

淘宝志愿军随军记者拍摄历史影像资料 图自央广军事微信公众号

志愿军战士投掷手榴弹,由于温度过低,只能用嘴咬弦。 图自央广军事微信公众号

2011年我国拍摄的纪录片《冰血长津湖》,记录下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英勇抗争的历史。

该纪录片还介绍了一位牺牲的战士宋阿毛,在他的上衣兜里有一张纸片,写着这样一段绝笔: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的阵地上!

资料图

《冰血长津湖》纪录片截图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跨过鸭绿江》第六集有一个小插曲,一位志愿军战士追着李干事,想让他帮着看一下自己为团部誓师大会写的誓词。李干事头也不回对他说:“唉!你就别烦我了,我手上还有一大堆事呢!”。

 

跨过鸭绿江剧照

 

战士一把夺下李干事手中的材料,将誓词初稿硬塞到他面前。李干事无奈,只好随便扫了一眼。谁知这一看后,眼都直了。战士见状担心地问:“是不是我写得太差了,不然我回去重写!”

李干事用手扶了扶眼镜,欣喜地大声说:“老麻,我有一种直觉,你写的这几句词,搞不好全国人民都会喜欢!”

 

跨过鸭绿江剧照

 

《跨过鸭绿江》中这个情节描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诞生过程,主人公就是歌词的作者麻扶摇。

☆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创作过程

麻扶摇出生于1927年,原名麻向摇,黑龙江绥化人,1947年参军,次年入党。1949年随四野南下湖南,一直打到过衡阳。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麻扶摇所在的四野炮兵第1师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第1师,麻扶摇也随部队一起开拔,到了鸭绿江边。

10月,炮1师奉命入朝参战,在连队的誓师大会上,战士们纷纷上交参战誓词。麻扶摇看到战士们弥漫着革命乐观主义的参战誓言,心绪万千,提笔写下一首小诗,预备在次日团部誓师大会上发言。

 

跨过鸭绿江剧照

 

至于麻扶摇写完歌词后,有没有如《跨过鸭绿江》剧中表现的那样,找人加工润色,则暂时存疑。

我翻了手头找到《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以及《中国新闻网》的相关报道,里面都没有提到过这一细节。

看来,《跨过鸭绿江》剧中麻扶摇找李干事改稿一事,应属电视剧的艺术加工。何况麻扶摇创造这首小诗目的是为参加誓师大会撰写誓词,并没有想到后来会发表,因此根本没必要去找人加工润色。

 

跨过鸭绿江剧照

 

☆ 旧版曲调与现在不一样,正式版系周巍峙作曲,发表后传唱全中国

团部誓师大会开完,5连的誓词被团政治处的《群力报》和师政治部的《骨干报》先后刊印,这也是麻扶摇的这首作品初次被发表。

5连里有位粗通音韵的文化教员为这首诗谱了曲,5连便唱着这首战歌开赴朝鲜战场。当然,这位文化教员第一次为歌词所谱的曲调,只有当年5连的人唱过,并没有流传下来。与现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也并不一致。

后来,《人民日报》记者陈伯坚到炮一师采访,发现了这首诗。认为它反映了前线指战员的强烈呼声,就将其收入自己编写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中,并作了个别字的改动。

战地通讯发表之时,作曲家周巍峙正在戏曲改进局长田汉的办公室里开会。他从《人民日报》上看到了这首诗,觉得若谱上合适的曲调的话,应该是一首铿锵有力的战歌。周巍峙心中默默哼唱,没多久就为歌词谱好了曲。

 

跨过鸭绿江剧照

 

另外,他又对歌词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例如把“抗美援朝鲜”去掉了一个“鲜”字,“美帝”改为“美国”等,以使歌曲更加朗朗上口。事后,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

这首战歌一经发表,因为其感情强烈,节奏铿锵有力又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没过多久就传唱全国,成为人人会唱的金曲。

由上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曲调曾有过旧版,不过旧版只有原5连战士们唱过,知道的人很少,影响也不大。

后来,歌词被记者收入战地通讯,又被音乐家周巍峙发现,为其重新谱曲,这才传唱全国,影响深远。

 

跨过鸭绿江剧照

 

☆ 淡泊名利,不承认自己是词作者,把首长都惹急了

麻扶摇作词的歌曲传唱大江南北,很快便传回了五连。战友们听了纷纷惊奇向他表示祝贺。麻扶摇却表示,自己作的词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并不一样,拒绝承认自己是歌词作者。

1953年,全国开展群众喜爱的歌曲评选,《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在一万多首歌曲中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

为了给作者发奖,主办部门辗转搜寻,从音乐家周巍峙查到《人民日报》记者陈伯坚,再从陈伯坚查到炮一师。

炮一师首长从师政治部的小报上找到麻扶摇的誓词,去向他核实。不料,麻扶摇却坚决不承认歌词是自己所作。

 

跨过鸭绿江剧照

 

原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最终版在麻扶摇原版歌词上有一些修改,再加上他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志愿军战士而非音乐家,若承认是自己所作会抢了别人的功劳。

搞到最后,首长都急了,严肃地对他说:“这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关系到部队的荣誉!”话说到这个份上,麻扶摇再不能拒绝,只好笑着点头承认了。

淡泊名利,虚怀若谷是麻扶摇特点,也是那个时代老革命者共同的品质。那个时代的人们诚实质朴,却心怀火热的革命激情。

中国人民志愿军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侵略军,甘洒热血,不怕牺牲,最终能战而胜之,并非是出于偶然!

 

跨过鸭绿江剧照

 

☆ 结语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历任二炮某基地政治部主任及基地纪委书记等职。1987年,麻扶摇离休,去年1月27日去世。

《跨过鸭绿江》是一部全景式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大剧,而麻扶摇则是那段波谲云诡的战争风云中的一个小人物。

此次《跨过鸭绿江》剧中能专门拿出一段时间,记录《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的事迹,也足见这首战歌深远的影响力。

最后,让我们回到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重温一下这首充满着革命激情以及乐观主义的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参考资料:《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简编》;

《中国文化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诞生:先有诗后有歌》;

《北京青年报.我得把骨灰的一半撒在鸭绿江》;

《青岛日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词作者麻扶摇去世》;

本文系闲人历史故事原创,未经许可不得抄袭和转载,请文抄公远离

 

跨过鸭绿江剧照